两个婆婆完全不一样的生活
本文导读:婆媳关系是历史性遗留的社会型家庭矛盾,该如何处理好婆媳之间的关系,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很重要。
我的前任婆婆是国家干部,有较高的文化素质,却是很狭隘和自私。我再婚后的婆婆虽只是个普通职员,也没多少文化,但在她身上,我却看见许多闪光点。
第一个婆婆
我初婚的丈夫志强,是一个干部家庭的独生子。
公公早年长期在外地工作,每年回家一两次,夫妻长期分居,感情不和。我们婚前不久,两老才生活在一个屋檐下。对长期分居的公婆来说,彼此一时都难以适应。
志强自幼随母亲生活,对父亲的认知仅停留在称谓上。
公婆似有世仇,我嫁入其家5年,几乎没见过他们亲热地说话。公公少言语,婆婆是大喉咙,平时在单位有一官半职,回家说上两句公公不搭理,婆婆就吼,然后夫妻冷战,再就是十天半月不说话。虽没离婚,家里的气氛终日冷冰冰的,我和志强成了磨心。
我曾私下问过公公:你俩既然无法相处,为何还要勉强?公公说:“儿子都结了婚。还要闹离婚,会让旁人耻笑的。”
渐渐地,志强对父母的不满与日俱增,借酗酒发泄,与父母关系日渐紧张。我每天要小心翼翼地应对3个人。
婚后第二年,我怀上了孩子。令这个家有了前所未有的和谐。公婆似乎不再为家务事斤斤计较,脸上也有了喜色。
10个月后,女儿呱呱坠地,长得竟有些像她奶奶。我瞄了一眼婆婆,只见她阴郁的表情凝固。志强是独生子,哦,我断了夫家的香火。
女儿尚差几天满月时,公婆不知因何又起争执,婆婆一气之下远走老家。志强酒后与公公起口角,公公盛怒之下,将我们一家三口逐出公婆四室一厅的家,我们只好租了间18平方米的简易房,开始独立生活。
志强始终不能释怀,想不通他是独子,为何遭父母抛弃,他更终日借酒浇愁,在女儿一岁多时,志强因醉驾,命丧黄泉。
志强的尸骨未寒,婆婆便领着亲戚到我的住处搬东西,连床上的一块铺板也搬走,全不顾我们母女当晚如何睡觉。她说我才20多岁,还会再嫁,不能让别人落了便宜。那一刻,我的心好似落入冰窟……
也就是从那一天起,我与前公婆的情分已尽,从此,再没有与他们联系,他们也从未看望过自己的亲孙女……
第二位婆婆
两年后,经表姐介绍,我与华结婚。
华是个英俊的男人,因前妻在外寻找有钱人而忍痛割爱,两人分手。
华与我表姐是同窗好友,当表姐征询我的意见时,曾经的生活经历,我已具备宽容和忍让的心理素质,便淡淡地告诉表姐,只要对方人品不差,跟谁结婚都无所谓。
在与华见过两次面后,我们便领了结婚证。华性格开朗,喜欢热闹,但他尊重了我的意见,我们没举办婚礼,也没告知亲朋好友,静悄悄完成了婚姻大事。
婚后,华带着我去拜访公婆。我忐忑不安,不晓得新婆婆会以怎样的态度待我母女俩。
等见到婆婆,她的温和善良,瞬间便化解了我内心的忧虑。
婆婆看见我进门,赶忙放下手中的绣花活,拉着我的手坐下,满是沧桑的脸上蕴含着喜悦,我感觉到这个家已经接纳我了。
婆婆出生在农村,只有小学文化,个头高高,说话斯文。她那精致的五官,与早年的某歌星神似,只不过要苍老许多。也许是抚育4个子女和照顾久病公公的艰辛,她华发早生,容颜衰老。
华的父亲和兄弟姐妹,都是一家国有企业的职工,婆婆退休前当财会。每天早出晚归,从未因子女的拖累,而影响自己的工作。退休后,她在家操持家务,即便是买米、买粮等体力活,也从不让孩子们帮忙。
早年因子女多,家境不好,如今4个儿女都已工作、成家,家庭经济情况好转了,但婆婆勤俭持家的习惯几十年不变。
嫁给华时,公公患病卧床,于是,照顾我公公的饮食起居,成为婆婆每天必修的功课。公公身材魁梧,1.7米多的身高。要帮助公公翻身、坐起,日复一日地忙着。婆婆说:只要她每天能看见公公,心里就安稳,就能看见希望,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。
再婚后,我升任单位的办公室主任,忙于工作,忙于自我充电,交际应酬也增多,无暇照顾女儿,华便常带着女儿去公园玩。华与我女儿的关系越来越融洽,我便不想再生孩子。但又觉得对不住华,便与他沟通,并征得了他的同意。婆婆知道我们的决定后,没说什么,只是她每当看见别人家的漂亮孩子,就会说,你俩要是生个孩子,一定会比他们的漂亮。
女儿生病不能去幼儿园,是婆婆在家看护她。我和华加班不能按时回家,也是婆婆陪伴她。女儿喜欢画画,婆婆就将她的涂鸦贴在墙上,逢人就说这是她孙女的本事……
婆婆虽没教给女儿文化知识,却教给她如何做人。两婆孙并没有血缘关系,我女儿却享受到融融亲情的温暖。
前年,公公过世,他临走前望着婆婆,眼中满是依依不舍。
我邀独居的婆婆搬到我家那里去,她拒绝了:你们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,我一个人倒更自在。我没勉强婆婆,只要她开心,只要她快乐就好。
平日,我常常提醒华回去看望母亲,逢年过节,更是主动采买东西去看望婆婆。即使我的亲生父母,在我回去看望他们时,也叮嘱我要常去看望婆婆。
在我的内心,第二个婆婆除与我不是血亲外,和亲生母亲并无差别。她的善良、她的勤俭、她的宽容、她的感恩、她的坦率、她的生活态度,使我对人性有了新的感知,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。